ludwig88sta
2019-12-22 20:32:36
- #1
大家好,
由于我在标题中用“地窖外壳”这两个关键词确实找不到相关的讨论帖,所以我就自己快速发一个:
目前情况:计划建一个约170平方米的两层[U]、使用36或42厘米厚的保温砖(可能掺有珍珠岩)的[U]独栋住宅[/U]。我们还没有进行根据节能条例的供热负荷计算,但计划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完成。不过,目前在供暖方面,环形沟集热管地热泵是首选,且计划在一楼和二楼的所有房间都安装地暖。此外,还计划安装带热回收功能的中央通风系统,用于一楼和二楼的所有房间。
现在说重点。起初我也打算让带热回收功能的通风系统覆盖所有地下室的房间。
由于一楼和二楼设计了两个家庭办公区、一个娱乐室和相应的儿童房,我们不能没有地下室,用来作为额外需要的客房、暖气设备及其他“储藏空间”(请不要展开“你不需要地下室”的讨论,仅希望有建设性的意见,关于带唯一部分使用的客房的地下室,是应该包括在还是排除在热工建筑包络之外)。
现在我的问题是,是否应将主要不居住且使用频率很低的地下室(实际上只有在少数天数,当客房有访客需要时使用,但具体一年平均多少天不清楚)纳入热工包络。按我的直觉初步判断是不纳入,这意味着应对一楼的地板/地下室的天花板进行良好隔热。
但这样从生态角度来看,通风系统就不能覆盖整个房子(包括地下室)了。问题还包括地下室客房供暖的方案(包络外的地暖是不允许的)。另外即使地下室不纳入热工包络,依然需对地下室做多少隔热(边界保温)?
当然,还得对地下室楼梯门做相应隔热,防止冷气上来/热量下去。
或者说,是否经济上和生态上更合理,将主要不居住的地下室纳入热工包络,接入中央通风系统,并配备相应回路的地暖?然后对外墙用带防水功能的混凝土地下室外墙做边界保温?大家有什么推荐?
问候
路德维希
由于我在标题中用“地窖外壳”这两个关键词确实找不到相关的讨论帖,所以我就自己快速发一个:
目前情况:计划建一个约170平方米的两层[U]、使用36或42厘米厚的保温砖(可能掺有珍珠岩)的[U]独栋住宅[/U]。我们还没有进行根据节能条例的供热负荷计算,但计划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完成。不过,目前在供暖方面,环形沟集热管地热泵是首选,且计划在一楼和二楼的所有房间都安装地暖。此外,还计划安装带热回收功能的中央通风系统,用于一楼和二楼的所有房间。
现在说重点。起初我也打算让带热回收功能的通风系统覆盖所有地下室的房间。
由于一楼和二楼设计了两个家庭办公区、一个娱乐室和相应的儿童房,我们不能没有地下室,用来作为额外需要的客房、暖气设备及其他“储藏空间”(请不要展开“你不需要地下室”的讨论,仅希望有建设性的意见,关于带唯一部分使用的客房的地下室,是应该包括在还是排除在热工建筑包络之外)。
现在我的问题是,是否应将主要不居住且使用频率很低的地下室(实际上只有在少数天数,当客房有访客需要时使用,但具体一年平均多少天不清楚)纳入热工包络。按我的直觉初步判断是不纳入,这意味着应对一楼的地板/地下室的天花板进行良好隔热。
但这样从生态角度来看,通风系统就不能覆盖整个房子(包括地下室)了。问题还包括地下室客房供暖的方案(包络外的地暖是不允许的)。另外即使地下室不纳入热工包络,依然需对地下室做多少隔热(边界保温)?
当然,还得对地下室楼梯门做相应隔热,防止冷气上来/热量下去。
或者说,是否经济上和生态上更合理,将主要不居住的地下室纳入热工包络,接入中央通风系统,并配备相应回路的地暖?然后对外墙用带防水功能的混凝土地下室外墙做边界保温?大家有什么推荐?
问候
路德维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