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yhausen
2011-04-19 12:14:21
- #1
您好,尊敬的论坛成员,
我有三个关于我计划在老旧建筑(1950年建造的乡村住宅)中墙体结构的问题。
老旧建筑的现有情况如下:
1)
墙体内侧→外侧→上层楼→北侧
11.5厘米的火山渣混凝土内壳(战前空心砌块)
3厘米的空腔层
11.5厘米的实心砖
计划增加一层干墙作为内壳。
结构上:约7厘米的空气层→约14厘米的矿棉035填充于木架内墙→ProClima Intello透气膜→3厘米的安装层→1.25厘米的石膏板(见图1)
由于结构原因,火山渣混凝土与干墙之间的空腔层距离无法更改或缩小。
2)
墙体内侧→外侧→底层楼→北侧及东侧
1.5厘米的石灰水泥抹灰层
11.5厘米的气泡混凝土内壳(约600公斤/立方米)
3至5厘米的空腔层
11.5厘米的火山渣混凝土壳(战前空心砌块)
3厘米的空腔层
11.5厘米的实心砖
计划增加约5厘米的内保温层。
结构上:5厘米的矿棉覆于抹灰层→ProClima Intello透气膜→3厘米的安装层→1.25厘米的石膏板(见图)
首先想请教,这样的墙体结构是否可行?
这类结构中会不会产生过多的冷凝水,从而引发霉菌?
安装层(3厘米的龙骨)能否替换为1.25厘米的OSB板?这会不会妨碍透气膜的背面干燥?
关于采用保温砌块等替代墙体结构的方案,请排除考虑,因为材料多多少少已存在,而且现有墙体非常不平整。加之抹灰施工带来的额外湿气也是不太理想的。
计划的结构中,外壳会不会积水过多,导致冻融剥落?
窗套将使用硅酸盐板制作。
由于我不希望因过多冷凝水而削弱或损坏现有的结构(椽子和砖石等),特此咨询各位。
我已经初步使用WUFI程序和U值计算器进行了计算,但结果我无法判定其合理性。(见计算结果)
非常感谢,
此致敬礼
Harald Flessner

我有三个关于我计划在老旧建筑(1950年建造的乡村住宅)中墙体结构的问题。
老旧建筑的现有情况如下:
1)
墙体内侧→外侧→上层楼→北侧
11.5厘米的火山渣混凝土内壳(战前空心砌块)
3厘米的空腔层
11.5厘米的实心砖
计划增加一层干墙作为内壳。
结构上:约7厘米的空气层→约14厘米的矿棉035填充于木架内墙→ProClima Intello透气膜→3厘米的安装层→1.25厘米的石膏板(见图1)
由于结构原因,火山渣混凝土与干墙之间的空腔层距离无法更改或缩小。
2)
墙体内侧→外侧→底层楼→北侧及东侧
1.5厘米的石灰水泥抹灰层
11.5厘米的气泡混凝土内壳(约600公斤/立方米)
3至5厘米的空腔层
11.5厘米的火山渣混凝土壳(战前空心砌块)
3厘米的空腔层
11.5厘米的实心砖
计划增加约5厘米的内保温层。
结构上:5厘米的矿棉覆于抹灰层→ProClima Intello透气膜→3厘米的安装层→1.25厘米的石膏板(见图)
首先想请教,这样的墙体结构是否可行?
这类结构中会不会产生过多的冷凝水,从而引发霉菌?
安装层(3厘米的龙骨)能否替换为1.25厘米的OSB板?这会不会妨碍透气膜的背面干燥?
关于采用保温砌块等替代墙体结构的方案,请排除考虑,因为材料多多少少已存在,而且现有墙体非常不平整。加之抹灰施工带来的额外湿气也是不太理想的。
计划的结构中,外壳会不会积水过多,导致冻融剥落?
窗套将使用硅酸盐板制作。
由于我不希望因过多冷凝水而削弱或损坏现有的结构(椽子和砖石等),特此咨询各位。
我已经初步使用WUFI程序和U值计算器进行了计算,但结果我无法判定其合理性。(见计算结果)
非常感谢,
此致敬礼
Harald Fless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