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在无霜冻深度铺设石板,而且是在一个几乎没有明显负载的露台上?铺石的好处是它具有灵活性,即使冬天左边的石头比右边的石头高出一毫米,也不会出现问题。
如果只在正负一毫米的范围内那就很好了。但如果没有在无霜冻深度打基础,根据霜冻保护层下的土壤情况,迟早会发生超过一毫米的沉降。这主要也不是因为负载。如果水不能快速排走,结冰后会在基层形成空洞,迟早会沉降。虽然铺石露台不会因此立即无法使用,但看起来确实不美观。如果你有马尔克(Märkischen)砂土,那没关系,因为它是透水的。但如果没有,你就得选择,要么无霜冻深度打基础,要么挖比实际铺石面积更大的地面并设置坡度,或者排水基层。我不知道哪种更费工。
我只有铺设(标准规格的砖块)方面的经验,我觉得你把事情说得比实际复杂。
我不是想把事情说得比实际复杂,我只是声称(对于外行人来说)石材露台比木质露台难做,也更费劲。比如我认为木质露台甚至可以一个人单独完成,而石材露台我真的看不到。
我没谈石材规格,只谈基层。说实话,如今露台很少用砖块铺砌,更多用50x50x4.x厘米的混凝土板。这也是铺石,可以铺在碎石床上。我们用20x30x8厘米的铺了车道,比那种20x10厘米的标准石子麻烦多了。用一只手拿着综合拼铺就难了,要用双手拿石头再放下。后期调整也不容易,因为石头重,大约9公斤而不是4公斤。露台板更薄,所以没重多少,但形状更难操作。
我们把露台横向分两段找平,(哪个外行人有5米的找平杆?)
作为找平杆我们用了3米长的屋顶条木,还接了小段。
这正是我说的。外行没有这玩意儿,所以要拼接,这样铺石就更麻烦(因为不能顺着接缝沿着想要的坡度铺)。或者必须多次交叉找平。两根木梁放在点基座上找坡度简单得多,这点谁也否认不了吧?
木质露台真的更轻松吗?或许是。
当时我研究这个话题时并不这么觉得。
奇怪,我从理论上就觉得做石材露台麻烦得多。
当然,我也不是百分之百确定。但我也铺过石板,知道有多费力多辛苦。
我也做过一些木质露台的步骤(篱笆和阁楼),所以觉得能较好判断。也许施工时我会发现新的问题,目前还预料不到。到时候我会报告进展(说实话,最早也得明年)。
如果自己铺路和车道,最终还是免不了铺石。
对我来说,这反而是换换口味的理由,毕竟车道铺完后我一点也不想再摆石头边界或拉碎石床了。但也许我就是个软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