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ve&kicking
2019-12-04 13:03:46
- #1
亲切的问候大家,
我们正在建造一栋独栋住宅(100%混凝土结构,带外墙保温系统WDVS),主体结构和屋顶已经完成,底层的窗户/门已安装。
我昨天抽时间检查了一下落地窗(铝合金框架,部分带框架加宽件)的安装情况。关于高度(与计划的地面高度)以及垂直/水平度,施工公司总体上确实做得很好,必须这么说。然而,入口门槛似乎有些过高,稍后我会提一个问题。
关于密封和保温,说实话我感到有些震惊。此外,有些地方框架与窗洞边缘和/或地面接触。
部分“缺陷”我大致了解,但在我要求公司返工或聘请专家之前,仍希望得到你们的确认或评估。
我的问题:
1. 部分落地窗/门的框架加宽件放在了毛坯地面上,或者顶部几乎接触窗洞边缘。有人说窗框会因温度变化而膨胀,以铝材为例,我计算过:在-20°C到+40°C的温度范围内,2.5米长的框架会变化3.5毫米。
框架加宽件能否承受因温度导致的长度变化?
即使外墙设有WDVS,“功能层”是否也需要保温?(如果需要,是如何施工的?)
2. 一扇提升推拉门(约18厘米深)外部和内部使用了压缩密封带(允许这么施工吗?),但中间存在空腔,难道不需要保温吗?
这扇门侧面有约3.5厘米的缝隙,用压缩密封带封闭。这种做法正确吗?
3. 入口门槛将高约3.5厘米,除非能在找平层上稍作调整。设计图纸上是1.8厘米。偏差有点大,对吧?
4. 密封带内外安装得非常马虎。地面没有做光平找平层,我施工经理说没问题……胶水和密封带会补偿!但看起来并非如此。仅供我理解,内侧密封带应该保证气密性。对我来说这意味着100%气密,对吗?
外侧密封带应防止雨水直接渗入,这意味着不是100%防水,对吗?但即便如此,施工应保证水不能从上方进入,尽管有WDVS吧?
部分防水胶(greenteq)未固化,仍然是液态。可能原因是什么?
5. 功能层的保温是否需要完全发泡填充?还是只需达到某种厚度即可?
我在施工现场发现了聚乙烯圆绳,猜测是放入了框架加宽件中,因为这些加宽件没有自己的密封唇。这种做法正确吗?
期待你们的回复。
(静静地)活着并且充满斗志
我们正在建造一栋独栋住宅(100%混凝土结构,带外墙保温系统WDVS),主体结构和屋顶已经完成,底层的窗户/门已安装。
我昨天抽时间检查了一下落地窗(铝合金框架,部分带框架加宽件)的安装情况。关于高度(与计划的地面高度)以及垂直/水平度,施工公司总体上确实做得很好,必须这么说。然而,入口门槛似乎有些过高,稍后我会提一个问题。
关于密封和保温,说实话我感到有些震惊。此外,有些地方框架与窗洞边缘和/或地面接触。
部分“缺陷”我大致了解,但在我要求公司返工或聘请专家之前,仍希望得到你们的确认或评估。
我的问题:
1. 部分落地窗/门的框架加宽件放在了毛坯地面上,或者顶部几乎接触窗洞边缘。有人说窗框会因温度变化而膨胀,以铝材为例,我计算过:在-20°C到+40°C的温度范围内,2.5米长的框架会变化3.5毫米。
框架加宽件能否承受因温度导致的长度变化?
即使外墙设有WDVS,“功能层”是否也需要保温?(如果需要,是如何施工的?)
2. 一扇提升推拉门(约18厘米深)外部和内部使用了压缩密封带(允许这么施工吗?),但中间存在空腔,难道不需要保温吗?
这扇门侧面有约3.5厘米的缝隙,用压缩密封带封闭。这种做法正确吗?
3. 入口门槛将高约3.5厘米,除非能在找平层上稍作调整。设计图纸上是1.8厘米。偏差有点大,对吧?
4. 密封带内外安装得非常马虎。地面没有做光平找平层,我施工经理说没问题……胶水和密封带会补偿!但看起来并非如此。仅供我理解,内侧密封带应该保证气密性。对我来说这意味着100%气密,对吗?
外侧密封带应防止雨水直接渗入,这意味着不是100%防水,对吗?但即便如此,施工应保证水不能从上方进入,尽管有WDVS吧?
部分防水胶(greenteq)未固化,仍然是液态。可能原因是什么?
5. 功能层的保温是否需要完全发泡填充?还是只需达到某种厚度即可?
我在施工现场发现了聚乙烯圆绳,猜测是放入了框架加宽件中,因为这些加宽件没有自己的密封唇。这种做法正确吗?
期待你们的回复。
(静静地)活着并且充满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