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upaCriz 2017-12-17 09:10:51#1我又查了一下,报价中确实只有11.5和17.5 KS用于内墙。但是在规划时也提到了24厚的内墙——我会再跟我们的策划人员确认一下……这至少还不能解释报价中高昂的费用……
111ant 2017-12-17 15:31:31#224 KS Innenwand? KS kann tragend schon mit 11,5cm ausgeführt werden. Was für eine Konstruktion soll das denn sein, die 24cm Innenwand erfordert? 很简单:两个楼板区域相接的地方。每个区域都需要有自己的承重支撑,一堵仅仅密度较高的窄墙没有用。
24 KS Innenwand? KS kann tragend schon mit 11,5cm ausgeführt werden. Was für eine Konstruktion soll das denn sein, die 24cm Innenwand erfordert? 很简单:两个楼板区域相接的地方。每个区域都需要有自己的承重支撑,一堵仅仅密度较高的窄墙没有用。
111ant 2017-12-17 18:21:31#4如果有人在哪里设置了一面墙,这两个格子正好在墙上相接……这可能会发生,但有意为之的可能性较小 否则谁或什么会让这两个天花板格子在那里悬浮呢:一个是大卫·科波菲尔,另一个是尤里·盖勒? 把它画出来吧,我很乐意学习。
如果有人在哪里设置了一面墙,这两个格子正好在墙上相接……这可能会发生,但有意为之的可能性较小 否则谁或什么会让这两个天花板格子在那里悬浮呢:一个是大卫·科波菲尔,另一个是尤里·盖勒? 把它画出来吧,我很乐意学习。
AAlex85 2017-12-17 19:20:29#5[QUOTE="11ant, post: 236504, member: 32750"]谁或者什么还能让那两个天花板板块悬浮在那里呢:大卫·科波菲尔让一个悬浮,乌里·盖勒让另一个悬浮? 你画一下呗,我很乐意学习。[ /QUOTE] 这些元素不必四面都支撑。如果可能的话,肯定会这样做,因为这样比如接缝就不用刮腻子了。但这些东西标准宽度是2.5米,最大可达3米。对于尺寸更大的房间来说就麻烦了……这时会用接缝加固把元素连接起来。要记住,这些东西厚度只有5-6厘米,而现浇混凝土通常超过20厘米。是有准备的。(这里计划做55平方米的开放空间,没有任何下承梁。结构工程师说没问题。) 顺便说一句,必要的支承宽度竟然只有4厘米,我刚在一个制造商那里看到的。
[QUOTE="11ant, post: 236504, member: 32750"]谁或者什么还能让那两个天花板板块悬浮在那里呢:大卫·科波菲尔让一个悬浮,乌里·盖勒让另一个悬浮? 你画一下呗,我很乐意学习。[ /QUOTE] 这些元素不必四面都支撑。如果可能的话,肯定会这样做,因为这样比如接缝就不用刮腻子了。但这些东西标准宽度是2.5米,最大可达3米。对于尺寸更大的房间来说就麻烦了……这时会用接缝加固把元素连接起来。要记住,这些东西厚度只有5-6厘米,而现浇混凝土通常超过20厘米。是有准备的。(这里计划做55平方米的开放空间,没有任何下承梁。结构工程师说没问题。) 顺便说一句,必要的支承宽度竟然只有4厘米,我刚在一个制造商那里看到的。
111ant 2017-12-17 19:29:41#6请记住,这些东西只有5-6厘米厚,定期用现场浇筑混凝土覆盖超过20厘米。那样确实有影响。 你显然基于两个前提,而我不太会轻易认可:第一是轻质楼板,第二是只有一个楼板区域用来加厚混凝土。我是基于多楼板区域的经典设计,某些系统现在仍然需要这样,而且即使是轻质楼板,我也会采用这种方式。从我看设计图纸来看,设计师和我属于同一派。
请记住,这些东西只有5-6厘米厚,定期用现场浇筑混凝土覆盖超过20厘米。那样确实有影响。 你显然基于两个前提,而我不太会轻易认可:第一是轻质楼板,第二是只有一个楼板区域用来加厚混凝土。我是基于多楼板区域的经典设计,某些系统现在仍然需要这样,而且即使是轻质楼板,我也会采用这种方式。从我看设计图纸来看,设计师和我属于同一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