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ant
2019-04-10 16:11:35
- #1
我需要在这里借助集体智慧,在我的朋友圈里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
一个楼层是否为完整楼层,通常是不一样对待的,也就是说,
当涉及顶层阁楼时,评估标准是“它相对于正下方邻接楼层的大小有多大”;
当涉及地下室时,评估标准是“它从地面平均突出的高度有多大”。
关于陡峭的坡地,我的问题是:有人有经验或知识表明,成功地将评估上层楼层的标准也应用于下层楼层吗?也就是说,
能否将面积较小、相对于正上方楼层的错层楼层的概念应用于地下室?
在具体情况下,莱茵兰-普法尔茨的一个地下室平均突出地面超过1.40米,但面积明显小于底层楼层,
尤其是仅计算居住面积时(因为它只包含一个小公寓,并主要是储藏和设备间)。
拟定的不完整楼层作为错层顶楼不是完整楼层——是否必须接受
同一楼层如果不是建在底层之上而是建在底层之下,
就因为平均超过1.40米,
突然就变成了完整楼层?
这还属于“生活是不公平的”范畴吗?还是已经属于“上层和下层非完整楼层的性别歧视”?
一个楼层是否为完整楼层,通常是不一样对待的,也就是说,
当涉及顶层阁楼时,评估标准是“它相对于正下方邻接楼层的大小有多大”;
当涉及地下室时,评估标准是“它从地面平均突出的高度有多大”。
关于陡峭的坡地,我的问题是:有人有经验或知识表明,成功地将评估上层楼层的标准也应用于下层楼层吗?也就是说,
能否将面积较小、相对于正上方楼层的错层楼层的概念应用于地下室?
在具体情况下,莱茵兰-普法尔茨的一个地下室平均突出地面超过1.40米,但面积明显小于底层楼层,
尤其是仅计算居住面积时(因为它只包含一个小公寓,并主要是储藏和设备间)。
拟定的不完整楼层作为错层顶楼不是完整楼层——是否必须接受
同一楼层如果不是建在底层之上而是建在底层之下,
就因为平均超过1.40米,
突然就变成了完整楼层?
这还属于“生活是不公平的”范畴吗?还是已经属于“上层和下层非完整楼层的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