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lentino
2020-09-24 15:35:06
- #1
亲爱的大家,
我不确定是否要在这里发帖而不具体提及公司名称,但我个人并不掌握所有资料,而且在此程序进行中的事情上也还不想透露任何名字。我希望这个帖子能以比较通用的方式被批准发布,因为我觉得这个话题很有趣,可能也能帮助其他业主或潜在买家。
好了,现在说说我的产权公寓。2015年我从一个开发商(以下简称BT)那里购买了它。2016年完工,我也搬进去住了。
购房合同是和一个专为这个项目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该公司是一个知名大型开发公司的100%子公司。实际上负责所有工种的规划和监督的是这家母公司(以下简称MF),你接触到的人全都是MF的直接员工(或者可能是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受聘?),例如有MF域名的邮箱地址。
验收时,我的专有产权部分有少数几个问题被指出,大部分也已经修复。剩下的问题不多(大约价值500欧元左右)。
公共产权部分的验收则由一位独立的鉴定师负责(但由BT/MF委托)。他发现了许多严重的缺陷(包括屋顶),他表示这些缺陷将来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因此业主委员会拒绝验收。
于是开始了多次关于缺陷的申诉、律师谈判等。期间,BT GmbH被解散了,现在的第二任继承者是一家投资公司,成为了我们的对方。现在正在和这家投资公司进行证据保全程序,他们的律师只是拖延战术,最后法官安排的调解会议也因律师缺席而失败。
现在已安排了开庭日期(2021年2月),很可能会在我们缺席的情况下判决支持对方。由于涉及金额超过30万欧元,可推测投资公司将会破产。
我们的业主大会以及管理委员会中也有一位房地产律师,他们都认为对此无可奈何。
我在想,既然显而易见这家BT GmbH及其法定继承者其实只是为了规避保修和缺陷责任,也就是最终接受各自公司的清算甚至破产及未偿债务,或者说这就是蓄意之举,那么是不是可以对各自的董事或创始股东个人追责,指控欺诈呢?
大家怎么看?有没有人有相关经验?
谢谢,
Tolentino
我不确定是否要在这里发帖而不具体提及公司名称,但我个人并不掌握所有资料,而且在此程序进行中的事情上也还不想透露任何名字。我希望这个帖子能以比较通用的方式被批准发布,因为我觉得这个话题很有趣,可能也能帮助其他业主或潜在买家。
好了,现在说说我的产权公寓。2015年我从一个开发商(以下简称BT)那里购买了它。2016年完工,我也搬进去住了。
购房合同是和一个专为这个项目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的,该公司是一个知名大型开发公司的100%子公司。实际上负责所有工种的规划和监督的是这家母公司(以下简称MF),你接触到的人全都是MF的直接员工(或者可能是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受聘?),例如有MF域名的邮箱地址。
验收时,我的专有产权部分有少数几个问题被指出,大部分也已经修复。剩下的问题不多(大约价值500欧元左右)。
公共产权部分的验收则由一位独立的鉴定师负责(但由BT/MF委托)。他发现了许多严重的缺陷(包括屋顶),他表示这些缺陷将来会给我们带来麻烦,因此业主委员会拒绝验收。
于是开始了多次关于缺陷的申诉、律师谈判等。期间,BT GmbH被解散了,现在的第二任继承者是一家投资公司,成为了我们的对方。现在正在和这家投资公司进行证据保全程序,他们的律师只是拖延战术,最后法官安排的调解会议也因律师缺席而失败。
现在已安排了开庭日期(2021年2月),很可能会在我们缺席的情况下判决支持对方。由于涉及金额超过30万欧元,可推测投资公司将会破产。
我们的业主大会以及管理委员会中也有一位房地产律师,他们都认为对此无可奈何。
我在想,既然显而易见这家BT GmbH及其法定继承者其实只是为了规避保修和缺陷责任,也就是最终接受各自公司的清算甚至破产及未偿债务,或者说这就是蓄意之举,那么是不是可以对各自的董事或创始股东个人追责,指控欺诈呢?
大家怎么看?有没有人有相关经验?
谢谢,
Tolenti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