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craft
2016-09-01 13:15:06
- #1
这个讨论串旨在揭开一丝光明……
因为这个话题越来越重要,而普通的建房者面对各种报价、费用、可能性、陷阱和建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常是不知所措的,尤其是当涉及到以下主题时:
房屋中的现代电气系统的销售谈判。然而,因为我自己住在一栋装有KNX电气系统的房子里,我将在这里通过一些例子更深入地探讨KNX这个主题。
智能家居这个词遗憾地没有受到保护。这导致根据定义,任何安装了动作传感器或可控制的无线插座的折扣店卖的房子都被称为智能家居。结果,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要么只安装了最基本的配置,要么销售人员对某个系统兴奋到让你在热情中装上了那些完全过时的东西。
但这里一点也不智能……它们仍然是“愚笨”的附加组件,只是暂时提升了一下舒适度。为什么是暂时?因为人类是懒惰的,总有一天会厌烦找遥控器开插座,因为遥控器总是放在不同地方;而且动作传感器无法100%适应住户的需求。
每个建房者都应像熟悉选择瓷砖或未来家里的其他元素一样,熟悉并研究自己的电气系统。太多时候,人们信任总承包商会搞定一切。
如果今天有人买汽车,会花好几天比较、看配置,列出心愿单。没人愿意买一辆没有中央锁、没有电动窗的车。但20年前,这些功能还很普遍,那些汽车销量依然很高。如今的房屋电气系统也是同样——你盖房子,所有门都敞开,可以加购额外功能,但你却放弃了。常见原因是缺钱,也常因缺乏知识和固有思维,比如“开关就是开关,开关灯就是它的全部功能”。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还能做到更多,只是听过某些说法,却完全不清楚是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
但很可能在未来20年里,房屋电气系统会像汽车、电话、电视一样普及和进步。大众现在不会接受没有舒适功能的车,也不会用带线电话或老式电视。
现代的房屋电气系统通常是这样的:
系统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相互联网,通过协议通信,从而在后台运行,无需人工干预。比如:强烈日照时遮阳百叶自动下降以保护房屋免受过多太阳热辐射;或者下雨时天窗自动关闭。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范围广泛的建筑系统技术,这些技术比几十年前更普及。
我们有简单、智能化程度低甚至没有智能的系统,如:
- 传统电气系统,带旋钮调光器、冲击开关等。
此类系统几乎无法提升舒适度,扩展性为零,几乎所有操作都需手动完成。
中端系统,有许多专有的家居自动化系统,如:
- Loxone
- Somfy Tahoma
- innogy Smarthome
- HomeMatic
- Philips Hue
- Apple homekit
- free@Home
由于功能受限,安装和编程通常较简便,这些系统通常比建筑自动化行业的类似系统更便宜。相应套件的功能和设备范围需仔细检查。专有家居自动化系统在功能和后期扩展性方面不如建筑自动化系统灵活。
然后是建筑系统技术的高端(总线系统):
- LCN
- LON
- WAGO I/O
- Z-Z-Wave
- KNX / EIB
这些系统几乎能满足所有需求,提供许多建房者只能梦想的可能性。但这些系统需要仔细规划,初看费用也较高。
但与传统安装和用传统方式增加舒适功能相比,总线系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且价格更合理。
这里有德国某大型制造商的图表,其业务涵盖所有领域。
建筑系统技术背后的理念是:
- 尽可能多系统和组件的连接(整合)(如灯光、插座、采暖、通风、花园、电视、音响等)
- 从中心点监控和操作系统
- 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 提升舒适度和操作便捷性
所有系统中,KNX提供最大的整合性,因为它是开放系统。这意味着协议是公开的,所有制造和销售KNX产品的厂商必须确保其产品符合KNX规范。换句话说,可以利用已有经验,但产品设计必须保证能被任意其他厂商的KNX设备操作。相比于专有系统(LOXONE、free@Home、Somfy等),专有系统会绑定某个厂商,导致依赖性强。如果该厂商停产,家中设备坏了,你只有一堆昂贵垃圾,可能得全部推倒重来。
KNX则完全不同。这里有400多个厂商和数百万产品可以“对话”。出故障时,只需拆下故障模块,换上另一个即可。新模块厂商无关紧要,只要带KNX标志即可。KNX确实收费,但如上所述,随着房屋功能的增加,价格会下降。是否需要引发的争论在这里无意义。技术可用,你可以选择用或不用。就像说:“坐马车也能前进”。
举个例子:
假如房子里有15个卷帘门,且不仅仅想在窗边本地操作(非无线),而且希望在几个中心点(比如大门口或卧室)也能控制,如果每层楼还想要一个操作点,购置费用就显得合理了。因为传统卷帘安装需要额外组件(额外开关、中间继电器、接线盒)来实现这些功能,这些东西电工可不会免费装,且布线工作也得付费。
因为这个话题越来越重要,而普通的建房者面对各种报价、费用、可能性、陷阱和建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常是不知所措的,尤其是当涉及到以下主题时:
房屋中的现代电气系统的销售谈判。然而,因为我自己住在一栋装有KNX电气系统的房子里,我将在这里通过一些例子更深入地探讨KNX这个主题。
智能家居这个词遗憾地没有受到保护。这导致根据定义,任何安装了动作传感器或可控制的无线插座的折扣店卖的房子都被称为智能家居。结果,经常发生这样的情况,要么只安装了最基本的配置,要么销售人员对某个系统兴奋到让你在热情中装上了那些完全过时的东西。
但这里一点也不智能……它们仍然是“愚笨”的附加组件,只是暂时提升了一下舒适度。为什么是暂时?因为人类是懒惰的,总有一天会厌烦找遥控器开插座,因为遥控器总是放在不同地方;而且动作传感器无法100%适应住户的需求。
每个建房者都应像熟悉选择瓷砖或未来家里的其他元素一样,熟悉并研究自己的电气系统。太多时候,人们信任总承包商会搞定一切。
如果今天有人买汽车,会花好几天比较、看配置,列出心愿单。没人愿意买一辆没有中央锁、没有电动窗的车。但20年前,这些功能还很普遍,那些汽车销量依然很高。如今的房屋电气系统也是同样——你盖房子,所有门都敞开,可以加购额外功能,但你却放弃了。常见原因是缺钱,也常因缺乏知识和固有思维,比如“开关就是开关,开关灯就是它的全部功能”。但很多人并不知道还能做到更多,只是听过某些说法,却完全不清楚是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
但很可能在未来20年里,房屋电气系统会像汽车、电话、电视一样普及和进步。大众现在不会接受没有舒适功能的车,也不会用带线电话或老式电视。
现代的房屋电气系统通常是这样的:
系统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相互联网,通过协议通信,从而在后台运行,无需人工干预。比如:强烈日照时遮阳百叶自动下降以保护房屋免受过多太阳热辐射;或者下雨时天窗自动关闭。
如今我们可以看到范围广泛的建筑系统技术,这些技术比几十年前更普及。
我们有简单、智能化程度低甚至没有智能的系统,如:
- 传统电气系统,带旋钮调光器、冲击开关等。
此类系统几乎无法提升舒适度,扩展性为零,几乎所有操作都需手动完成。
中端系统,有许多专有的家居自动化系统,如:
- Loxone
- Somfy Tahoma
- innogy Smarthome
- HomeMatic
- Philips Hue
- Apple homekit
- free@Home
由于功能受限,安装和编程通常较简便,这些系统通常比建筑自动化行业的类似系统更便宜。相应套件的功能和设备范围需仔细检查。专有家居自动化系统在功能和后期扩展性方面不如建筑自动化系统灵活。
然后是建筑系统技术的高端(总线系统):
- LCN
- LON
- WAGO I/O
- Z-Z-Wave
- KNX / EIB
这些系统几乎能满足所有需求,提供许多建房者只能梦想的可能性。但这些系统需要仔细规划,初看费用也较高。
但与传统安装和用传统方式增加舒适功能相比,总线系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且价格更合理。
这里有德国某大型制造商的图表,其业务涵盖所有领域。
建筑系统技术背后的理念是:
- 尽可能多系统和组件的连接(整合)(如灯光、插座、采暖、通风、花园、电视、音响等)
- 从中心点监控和操作系统
- 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 提升舒适度和操作便捷性
所有系统中,KNX提供最大的整合性,因为它是开放系统。这意味着协议是公开的,所有制造和销售KNX产品的厂商必须确保其产品符合KNX规范。换句话说,可以利用已有经验,但产品设计必须保证能被任意其他厂商的KNX设备操作。相比于专有系统(LOXONE、free@Home、Somfy等),专有系统会绑定某个厂商,导致依赖性强。如果该厂商停产,家中设备坏了,你只有一堆昂贵垃圾,可能得全部推倒重来。
KNX则完全不同。这里有400多个厂商和数百万产品可以“对话”。出故障时,只需拆下故障模块,换上另一个即可。新模块厂商无关紧要,只要带KNX标志即可。KNX确实收费,但如上所述,随着房屋功能的增加,价格会下降。是否需要引发的争论在这里无意义。技术可用,你可以选择用或不用。就像说:“坐马车也能前进”。
举个例子:
假如房子里有15个卷帘门,且不仅仅想在窗边本地操作(非无线),而且希望在几个中心点(比如大门口或卧室)也能控制,如果每层楼还想要一个操作点,购置费用就显得合理了。因为传统卷帘安装需要额外组件(额外开关、中间继电器、接线盒)来实现这些功能,这些东西电工可不会免费装,且布线工作也得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