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uexperte
2015-11-02 22:48:48
- #1
关于Earthship
Earthship指的是一种特定建筑方式的建筑,这种建筑仅通过被动太阳能热量获取及通过质量储存这些热量进行加热,或通过自然空气流通进行冷却。它们还以广泛利用天然和回收建筑材料以及在热能、电能、水和污水方面的完全自给自足而著称。
其特殊特点是使用文明废弃物作为建筑材料。封闭的北墙、东墙和西墙几乎总是由废旧汽车轮胎建成。这些轮胎像砖块一样叠合并填充压实土壤。由此形成的墙体既作为承重构件,又因其巨大质量(通常数吨重)充当热储存体。面向太阳的南立面几乎全部采用玻璃。这里获得的太阳热量被厚重的构件储存数天甚至数周,因此无需传统的供暖系统。
为了实现自给自足的供水,屋顶收集雨水并储存在蓄水池中。通过精巧的系统,每滴水可重复使用最多四次。因此,即便在降水稀少且无外部补充水源的干旱地区,也能实现自给自足的供水。雨水经过过滤后用于饮用或冲洗,之后用来浇灌屋内的植物床,从而得到净化。净化后的水再次用于厕所冲洗,最终通过化粪池排入房屋旁边的植物床,由植物进一步过滤最后的污染物。
Earthship这一理念由美国建筑师Michael Reynolds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大约30年后,随着人们对气候保护和可持续建筑方法的关注增加,这一概念开始传播至美国以外地区。如今,建筑的设计与销售由Reynolds位于新墨西哥州陶斯的公司Earthship Biotecture负责。除建筑设计与施工外,该公司还提供自建图纸和书籍。
到2006年,约建成2000座Earthship,除两座外均位于美国。至少还有1000座基于相同原则的建筑,但并非由Michael Reynolds或Earthship Biotecture参与建造。此后,项目扩展至加拿大、南美、加勒比地区、印度和非洲。除住宅外,还建有为海地和印度的自然灾害受害者提供的临时住所及塞拉利昂的一所华德福学校。这些建筑设计时考虑了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
在欧洲,已在荷兰、比利时、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瑞典、冰岛、爱沙尼亚和捷克共和国建有Earthship。德语区的首个项目是在巴登-符腾堡州Tempelhof社区计划建设的Earthship。原型建筑于2015年9月底开工,斯图加特大学从建筑物理特性方面对其进行科学跟踪。为获得可批准的规划,与传统Earthship不同,该项目放弃了对雨水和废水的完全利用。尽管对水资源利用有限制,所有典型Earthship的技术系统仍被安装,以实现全面功能分析。此外,该建筑与以往Earthship不同,采用了完全阻断毛细水的泡沫玻璃石粒地面隔热层。
在将Earthship理念引入北欧湿冷气候的起始项目中,技术上产生了问题,尤其是冷凝水问题。英国布莱顿的Earthship建筑因此由布莱顿大学可持续建筑中心进行了科学监测和记录。丹麦Via大学的一项本科论文研究了该建筑原则在丹麦北欧气候中的适用性。
Earthship的屋顶设计使所有降水(水、雪、露水和冷凝水)均流入地下蓄水池。水首先通过鹅卵石过滤器,以防止粗大杂质进入蓄水池。蓄水池通常设置在北侧堆土处,约与室内地面同高。由于位置较高,水可无需额外泵浦通过重力流入室内,并在“水过滤模块”(WOM)中被处理。
WOM包括一台直流泵和一系列过滤装置。仅将最终用作饮用水的水通过所有过滤阶段。因此每个洗手盆都配有专用饮用水水龙头。通过泵将水输送至压力罐,提供标准水压。此处理后的水用于家庭所有用水需求,厕所除外。厕所用水仅使用经过“灰水”植物床过滤的洗手盆、淋浴和洗衣机的二次用水。
*来源:Earthship Deutschland.de
**图像水管理,位于新墨西哥陶斯的Earthship,温室内Earthship + 版权持有者:Amzi Smith(此文件依据Creative Commons许可“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未移植”授权)
Earthship指的是一种特定建筑方式的建筑,这种建筑仅通过被动太阳能热量获取及通过质量储存这些热量进行加热,或通过自然空气流通进行冷却。它们还以广泛利用天然和回收建筑材料以及在热能、电能、水和污水方面的完全自给自足而著称。
其特殊特点是使用文明废弃物作为建筑材料。封闭的北墙、东墙和西墙几乎总是由废旧汽车轮胎建成。这些轮胎像砖块一样叠合并填充压实土壤。由此形成的墙体既作为承重构件,又因其巨大质量(通常数吨重)充当热储存体。面向太阳的南立面几乎全部采用玻璃。这里获得的太阳热量被厚重的构件储存数天甚至数周,因此无需传统的供暖系统。
为了实现自给自足的供水,屋顶收集雨水并储存在蓄水池中。通过精巧的系统,每滴水可重复使用最多四次。因此,即便在降水稀少且无外部补充水源的干旱地区,也能实现自给自足的供水。雨水经过过滤后用于饮用或冲洗,之后用来浇灌屋内的植物床,从而得到净化。净化后的水再次用于厕所冲洗,最终通过化粪池排入房屋旁边的植物床,由植物进一步过滤最后的污染物。
Earthship这一理念由美国建筑师Michael Reynolds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大约30年后,随着人们对气候保护和可持续建筑方法的关注增加,这一概念开始传播至美国以外地区。如今,建筑的设计与销售由Reynolds位于新墨西哥州陶斯的公司Earthship Biotecture负责。除建筑设计与施工外,该公司还提供自建图纸和书籍。
到2006年,约建成2000座Earthship,除两座外均位于美国。至少还有1000座基于相同原则的建筑,但并非由Michael Reynolds或Earthship Biotecture参与建造。此后,项目扩展至加拿大、南美、加勒比地区、印度和非洲。除住宅外,还建有为海地和印度的自然灾害受害者提供的临时住所及塞拉利昂的一所华德福学校。这些建筑设计时考虑了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
在欧洲,已在荷兰、比利时、法国、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瑞典、冰岛、爱沙尼亚和捷克共和国建有Earthship。德语区的首个项目是在巴登-符腾堡州Tempelhof社区计划建设的Earthship。原型建筑于2015年9月底开工,斯图加特大学从建筑物理特性方面对其进行科学跟踪。为获得可批准的规划,与传统Earthship不同,该项目放弃了对雨水和废水的完全利用。尽管对水资源利用有限制,所有典型Earthship的技术系统仍被安装,以实现全面功能分析。此外,该建筑与以往Earthship不同,采用了完全阻断毛细水的泡沫玻璃石粒地面隔热层。
在将Earthship理念引入北欧湿冷气候的起始项目中,技术上产生了问题,尤其是冷凝水问题。英国布莱顿的Earthship建筑因此由布莱顿大学可持续建筑中心进行了科学监测和记录。丹麦Via大学的一项本科论文研究了该建筑原则在丹麦北欧气候中的适用性。
Earthship的屋顶设计使所有降水(水、雪、露水和冷凝水)均流入地下蓄水池。水首先通过鹅卵石过滤器,以防止粗大杂质进入蓄水池。蓄水池通常设置在北侧堆土处,约与室内地面同高。由于位置较高,水可无需额外泵浦通过重力流入室内,并在“水过滤模块”(WOM)中被处理。
WOM包括一台直流泵和一系列过滤装置。仅将最终用作饮用水的水通过所有过滤阶段。因此每个洗手盆都配有专用饮用水水龙头。通过泵将水输送至压力罐,提供标准水压。此处理后的水用于家庭所有用水需求,厕所除外。厕所用水仅使用经过“灰水”植物床过滤的洗手盆、淋浴和洗衣机的二次用水。
*来源:Earthship Deutschland.de
**图像水管理,位于新墨西哥陶斯的Earthship,温室内Earthship + 版权持有者:Amzi Smith(此文件依据Creative Commons许可“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未移植”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