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cuda
2012-10-07 19:53:36
- #1
亲爱的业主及准业主,
我想借一位用户的问题,提醒大家注意合同设计中的细节——更确切地说,是可能存在的钻牛角尖的地方。在具体案例中,规划阶段告知业主,底层完成的地板至少要高出地面35厘米,以避免因湿气影响造成的建筑损害。结果可能是,使用者不得不接受本不希望出现的台阶,或者承担合同中最初未约定的防水附加费用。
这是规划或施工阶段常见的“经典”意外。通常,建筑合同会在规划之前与一个总承包单位(以下简称GU)签订,因此房屋的高度定位并未明确规定。合同中GU会描述其前提条件,合同价格基于此。高度定位通常只被简短且草率地提及,例如完成的地板高出地面30厘米。听起来合情合理,我们都知道水应远离房屋排流。有时业主会认为,可以通过平整户外设施来弥补高度差,以实现尽可能平滑的花园连接。
上述案例可能会导致以下结果:
- 使用者不得不接受本不希望出现的台阶
- 产生额外费用(追加费用),用于合同中未约定的防水处理
- 业主在竣工后对地面进行填高,致使GU所描述的高度差条件不再满足——若发生湿气损害,责任在业主
以上结果均不令人满意,虽可指责GU未尽充分说明义务,但法律上GU处于有利地位。
上述例子只是众多合同条款及施工说明中看似无害措辞所隐藏的陷阱之一。比起合同中的细则,更难评估的往往是那些未明文规定之处。
请谅解,作为职业建筑监督者,我建议在签约前进行外部专业咨询。然而,节省开支及避免烦恼的最大潜力,恰恰在合同签署前的阶段。
我想借一位用户的问题,提醒大家注意合同设计中的细节——更确切地说,是可能存在的钻牛角尖的地方。在具体案例中,规划阶段告知业主,底层完成的地板至少要高出地面35厘米,以避免因湿气影响造成的建筑损害。结果可能是,使用者不得不接受本不希望出现的台阶,或者承担合同中最初未约定的防水附加费用。
这是规划或施工阶段常见的“经典”意外。通常,建筑合同会在规划之前与一个总承包单位(以下简称GU)签订,因此房屋的高度定位并未明确规定。合同中GU会描述其前提条件,合同价格基于此。高度定位通常只被简短且草率地提及,例如完成的地板高出地面30厘米。听起来合情合理,我们都知道水应远离房屋排流。有时业主会认为,可以通过平整户外设施来弥补高度差,以实现尽可能平滑的花园连接。
上述案例可能会导致以下结果:
- 使用者不得不接受本不希望出现的台阶
- 产生额外费用(追加费用),用于合同中未约定的防水处理
- 业主在竣工后对地面进行填高,致使GU所描述的高度差条件不再满足——若发生湿气损害,责任在业主
以上结果均不令人满意,虽可指责GU未尽充分说明义务,但法律上GU处于有利地位。
上述例子只是众多合同条款及施工说明中看似无害措辞所隐藏的陷阱之一。比起合同中的细则,更难评估的往往是那些未明文规定之处。
请谅解,作为职业建筑监督者,我建议在签约前进行外部专业咨询。然而,节省开支及避免烦恼的最大潜力,恰恰在合同签署前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