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st2000
2017-09-07 15:13:20
- #1
亲爱的房屋建造论坛,
在我目前将阁楼改造为居住用途的过程中,我与木工就屋顶的密封性进行了讨论。屋顶结构如下:
- 现有的椽子由14厘米加厚至20厘米
- 3厘米的粗木板铺设,具有加固作用
- 5厘米的木质软纤维板作为屋顶附加保温层和第一层密封层
- 透气自粘屋顶膜作为第二层密封层
- 屋顶托条配有钉密封条
- 屋顶瓦
密封膜采用的是Siga Majcoat或Braas Divoroll及其相应的胶带。由于夏季相当干燥,我直到最近遇到几天雨天才得以在施工现场检查,我拆开了屋脊上的几片屋顶瓦,用室内的热成像仪进行拍摄。结果已附上。木工声称这是正常的,因为这是一种透气膜,膜最终会饱和,然后水分就会在下面形成。对此我目前感到不太理解,尤其是我不认为会出现这样斑点状的潮湿痕迹。我很想知道你们的看法。
此外,目前尚未安装窗户,因此室内外气候条件相同,这有助于了解冷凝水的情况。
顺便说一下,我使用热成像仪只是为了更快更容易地找到潮湿区域。用手摸起来确实有湿感。
期待你们的回复!提前感谢!
问候
Prost2000
在我目前将阁楼改造为居住用途的过程中,我与木工就屋顶的密封性进行了讨论。屋顶结构如下:
- 现有的椽子由14厘米加厚至20厘米
- 3厘米的粗木板铺设,具有加固作用
- 5厘米的木质软纤维板作为屋顶附加保温层和第一层密封层
- 透气自粘屋顶膜作为第二层密封层
- 屋顶托条配有钉密封条
- 屋顶瓦
密封膜采用的是Siga Majcoat或Braas Divoroll及其相应的胶带。由于夏季相当干燥,我直到最近遇到几天雨天才得以在施工现场检查,我拆开了屋脊上的几片屋顶瓦,用室内的热成像仪进行拍摄。结果已附上。木工声称这是正常的,因为这是一种透气膜,膜最终会饱和,然后水分就会在下面形成。对此我目前感到不太理解,尤其是我不认为会出现这样斑点状的潮湿痕迹。我很想知道你们的看法。
此外,目前尚未安装窗户,因此室内外气候条件相同,这有助于了解冷凝水的情况。
顺便说一下,我使用热成像仪只是为了更快更容易地找到潮湿区域。用手摸起来确实有湿感。
期待你们的回复!提前感谢!
问候
Prost2000